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得好 https://wapjbk.39.net/yiyuanzaixian/bjzkbdfyy/sfxbdf/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:小陈茶事 丨作者:村姑陈 《1》 处暑将至,暑去凉来。 宋朝的苏东坡,曾经在入秋望月时,有感而发: “世事一场大梦,人生几度秋凉?夜来风叶已鸣廊。看取眉头鬓上。” 一年四季,春夏秋冬,季节更迭变化,再寻常不过。 为此,仅需平常心对待,不要太多伤春悲秋。 然,光阴似箭,时光如流水。 一去匆匆,再也不回头。 从青丝到白发,英雄暮年,红颜老去。 时间会在万事万物上,留下痕迹。 判断一个人的年龄,可以从TA的面容、五官、眼神、皱纹、步态等,得出大致推断。 那么,转到白茶的世界里,该如何判断一款白茶是多少年呢? 之前就看到有茶友在网上提问。 据茶友所言,他之前去了一家当地的茶馆,店家称他们有90年代初的老白茶。 遇到这种情况,我该怎么判断这茶是真的? 《2》 据茶友自称,他刚接触白茶不久,不懂茶。 结合上下文内容,能合理推论。 店家所言的镇店之宝,那款90年代初的老白茶,有99%的概率是假的。 其一,90年代初的白茶,存放至今已近30年,真实存量极少。 其二,早30年前,白茶还是一款非常小众的茶,名气少,产量少,能妥善留存至今的少之又少。 其三,茶叶对于存茶要求很严格,普遍而言,民间私藏下来的老茶,容易出现存茶变味的情况。 就算这款90年代初的老白茶,年份保真,仓储情况也是一大难关。 其四,面对不懂茶的新手,负责任的商家不会一上来就推荐30年的老茶,这背后有“宰客”之嫌。 凡事讲究循序渐进,不宜冒进。 对一个尚未喝懂、喝透、摸清白茶门道的新手茶客而言,直接从90年代初的老茶入门。 即便年份是真的,也太过奢侈。 当你不懂白茶时,不适合贸然喝年份过老的白茶。 从年份1-4年左右的白茶开始喝,更加稳妥。 其五,90年代初的老白茶,在原料品质好,工艺到位,仓储规范等诸多苛刻前提下。 它的价位,必定是天价。 对新茶入门而言,这样的天价老茶水太深,不宜入手。 其六,考虑到90年代初时代背景,彼时的白茶,尚未流行紧压茶的做茶。 要是那位茶友,遇到的30年陈老白茶,外观并非散茶。 而是压成茶饼、茶砖、茶饼干、巧克力块、龙珠等诸多造型时。 这与茶叶加工史实不符,当然是假的! 《3》 新手入门,该如何判断白茶的年份? 建议是,从新茶喝起,慢慢积攒经验。 行万里路,读万卷书,凡事离不开点滴积累。 当你刚接触白茶,不知道如何选茶,不知道如何鉴别白茶年份真假,不知道如何避开做旧茶…… 这时最稳妥的方式,是选择当年的新白茶。 再退一步,选1-3年陈的白茶,存茶年份不要过老。 原因是,新茶可以彻底杜绝买到做旧茶的可能。 另外,年份标注在近3、4年左右的白茶,也少有做旧的风险。 一言概之,买年份新一些的白茶,年份真实性更有保障。 另外,对白纸型的新手来说,选择新茶入门,意味着购茶成本更低。 在其它条件相当时,年份越高的白茶,身价往往会水涨船高。 而初出茅庐的新茶,价位尚且处于低位。 退一万步来说,即便自己不懂茶,买茶吃亏,也不至于交出太多学费。 另外,从新白茶喝起,对新手学茶很有意义。 举个例子,假设你现在购入了两斤年的春寿眉。 短时间内这两斤茶喝不完,选择一边喝,一边存。 分装出部分茶叶后,剩下的春寿眉原箱密封保存。 此时喝茶,可以感受到新白茶的鲜爽、鲜香、爽滑。 春寿眉新茶的花香、草药香、毫香迷人,汤水柔润香滑,入口顺滑,回甘持久。 喝茶过后,喉间仿佛迎来一阵山间凉风,惬意又放松。 等喝完分装出来的茶叶后,隔半年、隔一年、隔两年、隔三年等,再去开箱取茶。 亲自感受过白茶在不同存放时间下,茶叶外观、香气、滋味的变化,才能彻底喝懂一款茶。 如果说自己存点新白茶,边喝边存,这属于沉浸式学习。 那么直接购入不同年份白茶的茶样组合装,更能快速一步到位。 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 当你不懂得如何判断一款白茶的年份时,最好的方法,自然是亲身试喝! 《4》 入门学茶,离不开实践、理论两手抓。 亲自试喝感受,固然重要。 但在新手入门阶段时,还有不少基础知识需要掌握。 判断白茶年份时,说来说去,还是得从色香味说起。 其一,即便是3年以上的白茶,颜色也不会变成黑褐。 红颜老去,在布满皱纹的面庞上,仍旧能看出昨日美丽的五官痕迹。 而白茶在存满1年、存满3年、存满5年、存满7年……甚至是更长久的年份后,也不会变成黑褐单一的颜色。 因为白茶本身的颜色,是很丰富的。 以春寿眉为例,叶片颜色依次有灰绿、黛绿、翠绿、草绿等。 在岁月的影响下,这些叶片上的绿意不会改变。 不会由绿转红,更不会由绿转成黑褐。 只会是,从草绿、翠绿等鲜亮色彩,转为深沉一些的墨绿、苍绿等,这才是白茶自然老去的表现。 假设一饼老白茶,叶片以黑褐为主,那它十有八九是做旧造假得来的! 其二,白茶是微发酵茶,即便存放多年后,汤色也不能发红。 众所周知,发酵程度是区分六大茶类的重要手段。 白茶,不揉捻、不杀青、只经过萎凋、干燥得来。 长时间的萎凋,利于促进茶叶内在物质的化学变化,产生轻微发酵。 但总体而言,白茶因微发酵的缘故,茶叶内部的茶红素、茶褐素等可溶于水的深色类色素物质含量少。 因此冲泡出来的茶汤颜色,普遍都不会太深、太红、太暗。 要是一款老白茶冲泡出来的茶汤,又红又暗。 那么,不管它的年份真实与否,品质都不会太高! 这背后不是做旧造假,就是茶叶被存坏变质了。 其三,老茶也要保留鲜爽、纯净茶味,不能喝起来一股陈旧味。 白茶的风味组成里,不管是新白茶还是老白茶,一概以鲜醇甘爽为主。 存放多年的老白茶,内里的鲜爽本味不会被磨灭。 更不会说,白茶在存久之后,会带出一股沉闷、不爽口的气息。 若如此,那么这样的老茶,买入手又有何意义? 其四,叶底发黑的老白茶,购买有风险。 叶底,也就是俗称的茶渣。 优质白茶的叶底,叶片柔软、鲜活、有光泽。 茶叶原有的植物组织,在吸饱水分后还能恢复一定的弹性与韧劲。 反之,要是某款白茶的叶底,一捏就烂,颜色发黑,没有光泽。 那么这样的白茶,品质问题堪忧! 其五,3年以上的老白茶,每斤不过百元必有假。 以今时今日的物价,如此廉价到不可思议的白茶,猫腻多多。 品质相对好一些的高山寿眉,即便是新茶,每斤价位也超过了三位数。 如果说,在存放3年以上后,老白茶的身价反而比新茶更便宜。 那么,事出无常必有妖。 低价背后,必定存在“劣质”现实! 《5》 虽说韶华易逝,红颜易老。 但要真正判断出一个人的具体年龄时,难度不小。 因每个人的保养程度、生活习惯、穿着打扮不同。 若想精准知道,这个人是23岁?还是26岁?难度不小。 但不同年龄段的人群,是青年还是中老年,倒是一眼就能分辨。 白茶,也是如此。 要想准确判断出这款茶存了几年,难度不小。 但要想知道,这款老茶是否存茶到位?是否自然陈化?有没有做旧造假痕迹? 这些问题,倒是有章可循。 至于说,陈了30年、50年、甚至年的古董级老茶,到底长什么样? 其实,这些年份惊人且夸张的老茶,已经远超出普通茶客的合理购茶范畴。 鉴于白茶兴起的时间有限,早年间能妥善留存下来的老茶,存量极少。 经过这几年,白茶市场大热的逐年消耗后,更是少之又少。 所以,在买茶时,不宜盲目崇拜白茶的年份越老越好! 所谓的民间私藏、祖传多年、奶奶的嫁妆茶、无意间翻出来的古董茶等,背后十之八九是骗局。 喝茶,喝得是一款茶的香气滋味,而不是“年份老”! 认准白茶的品质,才是买茶的核心要领。 原创不易,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,请帮忙点个赞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