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3/11/20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佚名

导读:现在餐桌品有替代初级生鲜品的趋势,比如预制菜、半成品和3R产品的市场份额越来越高,这是因为消费者对便利和快捷需求在增加,这种情况不仅体现在C端,在供应链B端环节出现的更早。

在餐桌品生态逐渐完善的过程中,作为提供生活解决方案的便利店业态,其也是离消费者最近的零售物种,满足餐桌品的需求是必然的。目前能提供餐桌品的便利店以连锁品牌为主,由于便利性和即得性的属性,以及线上销售占比较少,其餐桌品主要以即食即热的产品为主。

便利店有商务型、流量型和社区型三种类型,社区便利店最贴近餐桌和生活需求,因此如何经营和应对顾客对餐桌品的需求的确很重要。但是由于便利店有自己的特性,对餐桌品的产品结构和经营方式也有差别。

一、便利店解决即食餐饮的核心基础不变

无论零售如何进化,本质的内容是不会变的,便利店因为售卖即时和便利,其品类结构和选品逻辑就与超市和电商不同。比如不到个sku都是有需求并能销售出去的,商品以小包装为主,单品展示面很少,全天候24小时营业等。

由于补充式需求满足,便利店不像超市那样解决所有生活问题,而是填补即时需求。也就是说在餐桌品领域,便利店也应该是提供即时需求的,比如可以立刻食用的关东煮和烤肠,加热即食的蒸包和便当,基于社交场景的咖啡和冲饮等。

有些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提供的餐桌品,可以做到一日五餐,包括早中晚餐、下午茶和夜宵,这些餐桌品也都是即时需求,而不需要买回家制作。反之到家即烹的餐桌品虽然同样便利,但本质上已与便利店定位有很大差别,不仅无法提供更加全面和丰富的品类,也容易丧失其核心竞争力,可见解决即时餐饮的餐桌品方案,这个核心基础不能变。

二、围绕老年人和单身群体的品类和营销

餐桌品领域是个很大的市场,只要与生鲜、餐饮和民需沾边的模式需求都很大,但这个板块又很难做,没有谁全都能做,也没有一个品牌和模式能做成的,细分赛道和服务好分层顾客尤其重要。对便利店而言,表面上可以服务所有人,但随着消费结构的变化这个认知也要改变了。

社会老龄化、家庭小型化和独身主义盛行,已经是当下消费结构变化的主因,这些变化导致了需求端的同步变化。比较明显的是对小包装商品需求的增多和便利需求的升级,这与仓储会员店的大包装消费形成了反差,两者服务着不同的群体。

老年人虽然有很多空闲时间,但这个市场太大了,很多自己居住的老人十分需要方便食用的餐桌品,比如午餐,午餐往往比早餐和晚餐更麻烦。而年轻些的独身主义者也,因为上班和自己生活,对即食即热即烹的3R产品需求也不少。

表面上看,外卖可以解决一部分需求,便利店的即食即热品也解决一些问题,但在餐桌品丰富度上还有很大差别,由此延伸的即烹类产品也有很大增长空间,其实老年人和单身群体与便利店有天然的粘性。

三、做好专注汰换和周转的商品运营能力

便利店面积小和品种少,社区便利店的顾客又相对稳定,比商务型和流量型便利店更能满足生活需求,但便利店经营的核心能力都是一样的,尤其在单品管理和产品创新方面最为关键,不仅保证有限商品的丰富度,还要考虑餐桌品或餐食品的更新和周转。

本质上便利店餐桌品主要是即食类,除了前述关东煮、便当和蒸包等,还有炸食,烘焙和咖啡等很多品类,这些产品再丰富也与纯粹的餐桌品有些差别,因为满足便利和即时性,就缺少了一些在家做饭的属性,因此便利店的餐桌品才有即食特点。

不过便利店是一个具有强连接属性的业态,无论是异业联盟,还是成为社区团购的团长,还是被其他模式赋能,总之便利店能通过不同场景满足顾客需求。加上便利店现在线上渗透率还不到20%,在sku扩展方面有很大空间。

目前即食鲜食已经是便利店差异化的主要品类和盈利来源,而生鲜和餐桌品也是零售业态的主要竞争力,如果便利店想要在全渠道下有所作为,在实体店有限空间下将货架延伸到线上就是必然的选择,而此时原有便利店的品种将更加丰富,并使预制菜和半成品等即烹餐桌品有更大成长空间。

重点是,便利店商品销售并不具有超市大规模量贩的可能,因此餐桌品的选品数量和库存准备,损耗控制和需求延迟能否匹配好,就成为社区便利店经营和应对的核心能力,也就是商品经过假设验证的汰换和周转能力。

四、写在最后

简单地说,作为离消费者最近的业态,便利店要坚持和放大本身的价值和能力,做好定位不能跑偏,但也要看到餐桌品需求越来越大的现实,而且这个趋势和满足并不只有社区超市、生鲜超市、生鲜电商和菜市场可以做。

初级品被餐桌品替代是消费的大趋势之一,便利店业态在这方面一直走在前面,即食和即热的鲜食品早就开始经营了。不过主要是围绕线下的便利开展的,消费场景并未延伸进入家庭餐桌,而是家庭餐桌外延的便利化,只是餐桌品的一个细分场景。

便利店在数字化和全渠道并没有发掘全部潜力,在打破线下店坪效天花板的同时,就是线下货架和sku不断延展的过程,加上生活解决方案提供者的角色,便利店是有机会和能力应对餐桌品需求越来越大趋势的。

但这又回到了运营能力的原点上,单品管理、产品测试和创新、库存损耗和销售周转等,这些都是很难却有价值的问题,对精细化运营的落地能力有较高的要求。但便利店业态在国内也是不断进化和迭代的,不会只守着原教旨的那一套理论。

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zl/pgzl/6700.html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